亿策略
央广网北京8月19日消息(记者陈奕延)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《环球新财讯》报道,中国船舶(600150)A股股票19日正式复牌,标志着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(601989)的重大资产重组项目最终完成。整合后的中国船舶总资产突破4000亿元,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上市船企。作为今年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(2023—2025年)收官之年的标志性事件,“两船”合并也预示着国资战略性重组正加速驶入深水区。
全球最大上市船企诞生
中国船舶股票自8月13日起因实施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申报停牌,于19日恢复交易。早盘股价一度冲高超过6%,全天最终微跌0.31%亿策略,报收38.38元。
此次“两船”合并,是中国证监会今年5月修订《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》后,首单完成注册的上市公司吸收合并项目。重组完成后,中国重工终止上市并注销法人资格,其全部资产、负债、业务、人员等由中国船舶承继。
公开资料显示,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同属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军民融合造船工业企业,核心技术互补:原“南船”体系的中国船舶在集装箱船、液化天然气船等特种船型领域领先;原“北船”体系的中国重工则在油轮、干散货船、军船及海工装备方面具有优势。根据双方2024年度财务数据估算,重组后的中国船舶总资产超过4000亿元,年营业收入达1300亿元以上。整合后企业手持订单量占全球总量的15%,成为全球单一船舶法人主体订单量第一的龙头企业。
专家解读:三重背景与深层突破
国是金融改革智库首席专家刘胜军指出,“两船”合并需置于国际格局演变、产业技术革命和反“内卷”导向三重战略背景下审视。当前中美大国博弈对高端制造业形成严峻挑战,中国制造亟需向高端化、智能化升级,而此次合并解决了历史形成的同业竞争问题。刘胜军强调,中国船舶工业规模已居世界前列,此次重组肩负着推动质量品牌跃升、核心技术突破的历史使命,是建设造船强国的关键一步。
重组浪潮涌动 收官之年加速
近期,国资并购重组大动作不断。数据显示,截至8月5日,2025年A股市场已发生国有企业重大重组事件52起。近期,中国神华(601088)、内蒙华电(600863)、国投中鲁(600962)、中化装备(600579)、中化国际(600500)等也密集披露重组进展。越来越多的央企积极响应监管政策,推动内部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集中,围绕提升主业竞争力和产业升级实施并购。
今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。国务院国资委已明确亿策略,下半年将着力推动央企健全并购管理决策机制,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。针对国资重组深化路径,刘胜军认为,成功的国资重组需超越物理层面的简单合并。首先应通过行业整合消除内耗,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央企盈利能力;其次要依托规模优势强化全球产业领导地位,增强国际话语权;更重要的是在协同降本之外,必须在公司治理、管理机制与创新能力上取得实质性突破。刘胜军说,重组后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动能激发,是决定改革成败的最关键环节,也是当前面临的核心挑战。
冠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